学校各单位、附属医院:
由科技处主办,药学院承办的第二十一期学术大家讲坛暨医药功能材料创新交叉前沿学术论坛将于10月20日召开。具体安排如下:
一、会议时间
2025年10月20日(星期一)9:00
二、会议地点
致远楼第叁会议室
叁、会议内容
报告题目1:《表观遗传可塑性与肿瘤细胞命运》
主讲人:吴慧哲 教授(中国医科大学)
报告题目2:《纳米通道手性界面的构建及药物对映体分析》
主讲人:宋焱焱 教授(东北大学)
报告题目3:《纳米酶:拓展生物催化的边界》
主讲人:范克龙 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报告题目4:《可饮用水凝胶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
主讲人:付强 教授(沉阳药科大学)
报告题目5:《AI驱动的创新药物研究》
主讲人:侯悦 教授(东北大学)
报告题目6:《氧化应激调控纳米酶构筑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主讲人:姜伟 教授(郑州大学)
报告题目7:《细胞膜仿生纳米药物开发与疾病治疗》
主讲人:艾相昭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8:《多元纳米酶的制备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
主讲人:王冠男 教授(深夜国产一区)
四、会议要求
请参会人员提前15分钟到场,会议期间将手机设置为振动或静音状态。
欢迎全校师生积极参加!
主讲人介绍:
吴慧哲,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药学一级学科带头人、美国加州大学、希望之城贝克曼研究所访问学者、国家级重要青年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青拔人才、辽宁省优秀教师。研究方向:RNA表观遗传调控肿瘤细胞命运,致力于新靶点发现、机制阐释及靶向新药研发与转化。主持国家/省部及课题20余项。代表成果发表于Cell Stem Cell、Molecular Cancer、Redox Biology等,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1项。
宋焱焱,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并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首批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辽宁省杰出青年基金(2024)。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迄今,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 Am. Chem.Soc.、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Adv. Funct. Mater.、ACS Nano、Chem. Sci.、ACS Sens.、Anal. Chem. 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 10余项。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Supramolecular Materials》编委,东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连续四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范克龙,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优青, Exploration副主编。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负责人,主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区域联合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等。主要从事纳米酶的仿生设计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代表性工作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5), Advanced Materials(6), PNAS, Angew. Chem. Int. Ed., Materials Today等权威期刊。自2022年起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24)、北京市“凤凰计划”优秀青年人才(2023)、第七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奖(2022)、全国创新创业好青年(2019)、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2019)等奖项。担任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付强,沉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课题7项,省部级项目15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 Adv.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长江学者”、辽宁省杰青、辽宁省优青、“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担任沉阳市难溶性药物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学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客座编辑、青年编委等。
侯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副院长。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辽宁省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1)中药与民族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2)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药物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20余项,在国际期刊发表SCI收录文章百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为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所培养的博士硕士中,多人次获评国家奖学金、教育部研究生基本科研业务费,辽宁省优秀毕业研究生。
姜伟,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国家卫健委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PI,博士生导师。中原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024),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24),河南省科技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河南省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优秀青年人才(2024),河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4),英国皇家化学会Nanoscal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2024 Emerging Investigators (新锐科学家)。
艾相昭,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21年11月回国并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他的研究聚焦细胞膜仿生纳米药物开发与疾病治疗,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发表SCI论文20余篇,包括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等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获Reaxys博士奖(英国)和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新加坡),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经费支持。
王冠男,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山东省高层次人才,现任深夜国产一区党委常委、校委会成员,沈阳市药学分子诊断探针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分会副会长,Nano TransMed青年编委。目前主要关注于医用功能纳米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已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第十一届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叁等奖(第一完成人),辽宁省自然学术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济宁市创新谷产业领军人才等多个奖项和称号;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已在Bioac. Mater., Angew. Chem. Int. Ed.等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计划等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近年实现成果转化350余万元。
科技处
2025年10月14日